编者按:“世界无烟日”来临前夕,辉瑞公司主办的“开心畅坛”于5月21日在杭州美丽的西子湖畔开幕,本次论坛以“畅”论循证、“畅”享实践为主题,以“构建心血管防治的无烟工程”为宗旨,力求推动控烟、戒烟工作的普及。在论坛主席胡大一、王建安教授的主持下,与会专家们畅所欲言,就吸烟心血管危害的流行病学、作用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本刊“控烟专区”栏目进行专题报道,与广大读者分享。
大量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一致证实吸烟(主动/被动)是CVD重要的发病和死亡危险因素。吸烟可能通过以下途径增加CVD发病和死亡风险:① 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吸烟可导致颈动脉内膜增厚;还可损害动脉舒张功能、引发炎症和脂质代谢紊乱,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启动与进展;② 导致血栓形成——其可能的机制包括:(a)血小板功能障碍;(b)血栓前状态和抗血栓紊乱;(c)纤溶系统功能紊乱。吸烟的不良效应在炎症、内皮功能障碍、血栓形成等CVD发病的三大核心机制中均起到重要作用。
吸烟与炎症反应
吸烟刺激炎症反应,启动动脉粥样硬化病程
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涉及到多种炎症细胞和炎症介质的相互作用,炎症在其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吸烟引起内皮损伤并分泌选择素、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1)及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等选择性白细胞粘附分子,吸引单核细胞粘附于内皮,继而移行侵入内膜。侵入内膜的巨噬细胞通过清道夫受体吞噬修饰或氧化的脂蛋白,转变为泡沫细胞;同时分泌大量炎症介质如C反应蛋白(CRP)、CD40/CD40L、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6)等,启动炎症反应,促成AS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图1)。
吸烟与炎症、AS相关性的研究证据
Framingham子代研究纳入2944例受试者(Atherosclerosis. 2008;201:217-224),分为不吸烟组(n = 1149)、戒烟组(n=1424)、距末次吸烟超过6h的吸烟者 (n = 134)和距末次吸烟不足6h者(n = 237)共4组。结果显示,与不吸烟人群比较,距末次吸烟不足6h吸烟组的CRP、纤维蛋白原、IL-6、ICAM-1、P-选择素以及异前列腺素等炎症因子显著升高(P < 0.0001)。
白细胞计数增高与长期心血管风险升高相关。Arvian 等对美国第3次健康营养调查纳入的人群(n=15 489)进行分析(PLOS medicine. 2005;2:e160),发现白细胞计数随吸烟量增加而升高,且均显著高于不吸烟者(P < 0.001)。Lavi(Circulation. 2007;115:2621-7)将881例因胸痛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但未发现明显CHD迹象的患者分为吸烟组(n=115)和不吸烟组(n=766),结果提示吸烟组早期冠心病患者炎症标志物——白细胞水平显著高于不吸烟者和戒烟者。
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炎症因子已成为主要和次级冠状动脉事件明确的预测因子。吸烟使IL-6、hs-CRP水平升高已得到试验证实。Edmund 等在来自妇女健康研究的340名受试者中开展了一项横断面分析(Am J Cardiol. 2002;89:1117-9),结果表明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hs-CRP、IL-6均显著升高(图2),提示吸烟可引起血管炎症,促进AS进程。前述Arvian的研究中,同样证实随着暴露吸烟量的增加,CRP值不断升高,以不吸烟者CRP的比值比(OR 1.00)作为参考,吸烟1~9支/天、10~19支/天、20~29支/天及≥30支/天的受试者CRP的OR分别达1.36、1.93、2.19和2.34(P<0.001)。
戒烟可显著改善炎症状态
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证实戒烟对CVD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均可带来显著获益,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戒烟的心血管获益、尤其是早期获益,与炎症状态的改善密切相关。
Eliasson 等在一项研究中观察了减少吸烟或戒烟对CV危险因素的影响(Nicotine Tob Res. 2001;3:249-55),纳入58名烟龄在3年以上、日吸烟量>15支的吸烟者。研究分为2期:初期(1~9 周)每天暴露吸烟量至少减少50%;第二阶段(至17周)要求完全戒烟。结果显示戒烟与白细胞计数降低显著相关(由[7.0±0.4]×109/L 降至[6.1±0.3]×109/L,P=0.026)。
血浆纤维蛋白原升高也是CVD独立危险因素之一。Hunt 等对吸烟与血浆纤维蛋白原升高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Clin Sci (Lond). 2001;100:459-465),11名男性长期吸烟者接受为期2周的戒烟安排,戒烟前后检测其纤维蛋白原浓度及其合成等指标。结果显示,戒烟2周后所有受试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较戒烟前显著降低达19%(2.49±0.14 g/L vs. 3.06 ± 0.11 g/L,P < 0.001);戒烟后纤维蛋白原绝对合成速率亦显著下降(16.1 mg/kg vs. 24.1 mg/kg,P < 0.001)。
Wannamethee SG对来自英国区域性心脏研究人群的2920例男性受试者进行了长期随访,评估戒烟者随访期间CRP降低情况及其与CHD危险降低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与吸烟者相比,CRP水平随戒烟年份的延长进行性下降,CV风险亦进行性降低(表1)。该结果进一步验证了INTERHEART研究得出的“AMI风险与戒烟年数呈负相关、戒烟越早获益越大”的结论(图3)。
可见,吸烟通过炎症机制促进AS疾病的发生发展,显著升高吸烟者IL-6、hs-CRP、白细胞等CVD炎症标志物的水平,从而增加CVD发病危险。而戒烟可使升高的炎症细胞和炎症因子水平随戒烟时间延长而进行性降低,并与CVD危险的下降趋势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