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资讯内容 Content

[ESC2012]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改善PCI结局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辑:国际循环网 时间:2012/8/27 15:11:56    加入收藏
 关键字:MADONNA研究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PCI 抗血小板治疗 氯吡格雷 

  据在2012年ESC大会上汇报的MADONNA研究的结果,在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中,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较标准抗血小板治疗带来更好的结果。这项研究结果由来自维也纳医科大学的JolantaSiller-Matula博士汇报。
  在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中,标准抗血小板治疗由阿司匹林与一种ADP受体抑制剂如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组成。
  但是在氯吡格雷治疗患者中进行的血小板聚集检测提示,1/4的患者对该药物无应答。这种无应答归因于氯吡格雷的广泛肝脏代谢、代谢酶的基因多态性和药物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来自临床变量如糖尿病、体重指数、急性冠脉综合征、射血分数和肾功能衰竭的额外贡献。多项研究已经证实了对氯吡格雷无应答与不良临床事件之间的明确相关性。最强的关联见于氯吡格雷应答欠佳与短期事件之间,尤其是支架血栓形成。
  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涉及基于血小板功能检测结果选择治疗,血小板功能检测显示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如氯吡格雷在抑制血小板聚集上的有效性。对该药物无应答者可给予更高剂量的氯吡格雷或替代的抗血小板治疗如更强有力的血小板抑制剂普拉格雷或替卡格雷。仅在氯吡格雷无应答者中的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会是一种达到两个目标的治疗策略:仅在缺血性事件风险升高的患者中提高临床疗效,且不使有适当氯吡格雷应答的患者暴露于因极强力血小板拮抗剂应用而带来的出血风险。
  在MADONNA研究(在接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中多电极凝集指导新型血小板受体拮抗剂治疗)中,来自维也纳医科大学的JolantaSiller-Matula博士所领导的奥地利研究者和维也纳Kaiser Franz Josef医院的Günter Christ教授,在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中探讨了根据全血血小板聚集结果进行的血小板抑制剂个体化治疗是否改善临床结果。
  共798例患者接受采用多电极凝集(MEA)技术的全血聚集血小板检测,这使得我们可以将患者分类为氯吡格雷应答者或无应答者。患者随后被分配至指导组或非指导组。在指导组(n =403)中,氯吡格雷无应答者(26%)接受多达4次负荷剂量的氯吡格雷或者在普拉格雷上市后接受更强有力的血小板抑制剂普拉格雷。在非指导组(n =395)中,氯吡格雷无应答者(25%)接受包含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标准治疗来进一步治疗。结果显示,在非指导组中的患者与指导组患者相比,发生支架血栓形成的风险高7.9倍(1.9% vs.0.2%,P =0.027)。另外,指导组中无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而非指导组中有2.5%的患者发生(P = 0.001)。两组之间的心源性死亡或主要出血率无差异。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Siller-Matula博士指出,“将氯吡格雷检测引入临床实践中可能是可行的:它涉及到血液样本,需要10分钟来得到结果”。“在每例患者中基于MEA结果提供个体化治疗而不是使用新型抗血小板药物将节省药物治疗花费约每年每例患者410欧元。鉴于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可能具有成本效益,它可能引起卫生部门的兴趣。”
  她补充道,“医生绝不会不知道血压而调整抗高血压药物剂量;对他汀类药物而言,不知道胆固醇水平就不会调整;或者不知道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就不会调整降糖药物”。“那么,为什么我们仍然在不了解血小板抑制水平的情况下用血小板抑制剂来治疗我们的患者呢?”

 
京ICP备15014970号-5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2008-2022 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