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耐力运动可导致心律失常
耐力运动是否致心律失常一直是医学界争议的问题。英国伦敦圣乔治大学SanjaySharma 教授对此持肯定意见。在ESC 2013 大会争鸣中,Sharma 教授给出自己的论证。
规律的适度运动有益于心血管系统,每周运动5 天,每天30 分钟,可降低心血管危险50%,增加大约7 年寿命。然而,大型运动员队列研究显示,长期剧烈耐力运动可促进心律失常发生,甚至猝死。
这些心律失常最常见于经历了几十年剧烈运动的年长运动员。中年运动员心房颤动患病率较同年龄组不运动人群高出5 倍。
近期2 项动物实验提示,迷走神经张力增加促使心房重构、心房炎症和纤维化是可能机制。REGICOR 试验数据显示,终生超过1500 小时的剧烈运动与正常人心房颤动患病率升高3 倍相关。人体和动物实验中,终止运动可逆转心房颤动,提示剧烈运动与心房颤动之间的因果关系。
Sharma 教授观察一些大型年长运动员队列,发现超过40%有无症状性阵发性心房颤动。考虑到欧洲每年参与令人精疲力竭的耐力运动人数至少达到一百万,可以说年长运动员心房颤动问题将成为困扰心脏病学家的大麻烦。这些运动员同样易发心房扑动、症状性窦房结- 心房问题,后者常常需植入起搏器。
2 项大型研究纳入近16 000 例年轻意大利运动员,平均年龄24 岁,发现2.2% 的受试者静息心电图至少出现3 次室性期外收缩,71 例受试者出现超过2000 次室性期外收缩或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停止运动训练3 个月后,室性期外收缩减少80%,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减少90%。这些结果提示,运动训练可促使心脏结构正常的年轻运动员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几位自行车运动员因右心室来源的室性心律失常导致猝死,无疑是运动致心律失常的最典型病例。心肌薄弱部位的慢性拉伸可能导致心肌细胞剥离和纤维化,类似家族性致心律失常右心室心肌病。
反方:耐力运动并不导致心律失常
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Liuis Mout 教授认为耐力运动并不会导致心律失常。久坐的生活方式和肥胖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增多,是许多工业化国家的通病。体育运动是降低心血管疾病负担和增加生存率的即经济又有效的手段。由于其巨大的潜在治疗效果,可以将体育运动视为一种药物。实际上,身体素质与生存率的改善呈剂量效应关系。
几乎所有治疗手段,不论是药物还是非药物方法,都有一个界值,超过此界值,治疗获益将消失或不良反应将超过获益。体育运动同样如此。一些报道显示,精英运动员心房颤动和右心室室性心律失常发病率增高。然而,普通人群研究未发现心房颤动风险的变化依赖于体育活动。一项近期荟萃分析未能证实位于运动较多四分位数的普通人群心房颤动风险显著增高。中度至剧烈程度的运动甚至降低某些个体心房颤动风险,这可能是由于运动减少了危险因子如高血压和心肌病。中等程度耐力训练可降低平均心室率,增加运动耐力,可能对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有益。
室性心律失常和耐力训练的关系并不确切。马拉松比赛时,运动员猝死风险增高。潜在的心肌病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而运动诱导的致室性心律失常物质或因素如离子扰动并未得到阐明。
运动强度和时长可能是心律失常与体育运动关系中非常重要的因素。最新指南推荐每周进行中度至剧烈程度的运动180 分钟,快走被认为是一种剧烈运动。值得注意的是,运动员发生运动诱发的心律失常时,往往已经从事了十年以上非常高强度的耐力运动,比学会指南推荐的高出数倍。这些数据提示,体育运动存在强度和/ 或时间阈值,超过阈值才会有害。目前,缺乏坚实证据表明低于阈值的耐力运动具致心律失常作用。
总之,以指南推荐的强度及持续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不增加心律失常风险,应积极鼓励健康人群及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体育锻炼。然而,应告诫精英运动员超过“生理极限”的体育训练的危害性。“生理水平”的耐力运动没有致心律失常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