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董蔚教授
这次ESC大会的亮点较多,突出的一点是在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方面。心力衰竭治疗药物近年来没有新的证实能降低死亡率的大规模临床试验发表。今年ESC大会上PARADIGM-HF试验公布,与会者对该试验结果非常感兴趣。PARADIGM-HF试验采用一种新型药物——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代号LCZ696,该药目前对于有收缩功能下降的心力衰竭作用已经非常明确,能降低死亡率。在后续临床试验中,中国可能也会更多地参与,包括新的适应证如舒张性心力衰竭。另外,有关干细胞用于心力衰竭治疗的研讨在开幕式上得到ESC主席的推荐,我觉得这也会是今后心力衰竭治疗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会有所突破。
本届大会其他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很多影像学方面的进展,如心肌磁共振,在这届会议上有一些专题专门介绍了新的序列采集方法。这些新技术在评价不同的心脏病如心肌病、缺血性心脏病上体现出优势,尤其是对于缺血性心脏病的预后判断。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临床中可以看到,对于心力衰竭患者的病因,有时血管造影示冠状动脉正常,但磁共振证实是由缺血引起,这改变了对这种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判断。
本届ESC大会公布了新的心肌血运重建指南。这个指南比较突出的是危险评分。危险评分种类繁多,到底哪个危险评分适应证是什么,有时临床有些混乱。新指南对SYNTAX评分、STS、EURO-SCORE、EURO-SCORE 2给出明确的建议,分别适用于哪一类患者。另外,对于双联或三联抗血小板治疗以及抗凝治疗,应用于哪些患者,用多长时间,这次指南也给予了非常明确的建议。此外,新指南对什么样的患者适合CABG,哪些患者适合PCI,哪些患者是Ⅰ类推荐,什么样的措施是Ⅰ类推荐,证据是哪一级,都进行了很确切的区分,便于临床医生掌握。指南撰写组专家提到TEAM WORKING,即对于复杂病变,一定要采取综合评价,即 “agreement before action”,在实施治疗之前医生一定要取得一致性意见,经过充分讨论,这也是使患者最大获益、能够得到充分治疗和确保治疗效果的保障。对特殊人群,如肾病、糖尿病、心力衰竭,到底哪一种血运重建可能获益更多,在指南中也有非常详细的描述。新指南实用性比较强,临床医生会在其中找到适合自己使用的指导性意见,对临床工作会非常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