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研究人员说,血红蛋白水平波动与心力衰竭患者的发病和死亡危险的负性变化密切相关,尽管现在还不清楚这种相关性的病理生理基础。 以前的研究显示,贫血很常见于心力衰竭患者,且贫血与心力衰竭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密切相关。然而,还不清楚血红蛋白随时间的变化是否会影响发病率和死亡率,也不清楚同样的危险因素是否会影响贫血和心力衰竭的发生危险。
美国的研究人员说,血红蛋白水平波动与心力衰竭患者的发病和死亡危险的负性变化密切相关,尽管现在还不清楚这种相关性的病理生理基础。 以前的研究显示,贫血很常见于心力衰竭患者,且贫血与心力衰竭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密切相关。然而,还不清楚血红蛋白随时间的变化是否会影响发病率和死亡率,也不清楚同样的危险因素是否会影响贫血和心力衰竭的发生危险。
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州退伍军人医学中心的Inder Anand及其同事研究了缬沙坦心力衰竭试验的数据,该试验的5002例患者应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缬沙坦或安慰剂治疗。更重要的是,该试验没有血红蛋白的排除标准。 总的来说,1145例(23%)受试者有贫血,其平均血红蛋白水平是11.9 g/dl,而与之对照的是,无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是14.3 g/dl。平均来看,贫血患者年龄稍大、为白人的可能较小,或因贫血而发生心力衰竭的可能较小。相反,与无贫血的患者相比,贫血患者伴有糖尿病的可能较大。
经过12个月的随访,与血红蛋白水平变化水平最低的四分位数患者(从13.7 g/dl到13.8 g/dl)相比,血红蛋白水平平均降低最大的患者(从14.2 g/dl 下降至 12.6 g/dl),其住院次数增加了47%(每年的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2.3% 和17.1%)。 另外,对于血红蛋白水平下降最大的患者,其事件的发生率增加了41%,即每年的事件发生率是26.9%,而对照组每年的事件发生率是18.6%。他们的死亡率也增加了60%,这两组的死亡率分别为14.0%和8.3%。 然而,如果患者基线时伴有贫血,他们的血红蛋白水平升高1 g/dl,则死亡率就降低22%,而无贫血患者的相应死亡率降低了21%。 令人感兴趣的是,基线时伴有贫血或者血红蛋白水平降低的患者,他们的心力衰竭预后较差,且其血浆白蛋白、血压、肾小球滤过率、B型利钠肽和C反应蛋白的水平升高。
Dr Anand评论说:“如果你是心力衰竭患者,并且你的血红蛋白水平下降,那么你出现问题的危险就较大。然而,还不清楚心力衰竭患者要达到的理想血红蛋白水平是多少。” 他接着说:“贫血的治疗相对简单,就是补充铁、多种维生素或药物治疗。但是,我们还不知道治疗是否是最佳策略,以及治疗的目标应该是多少。这项研究发表在《Circulation》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