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外心搏骤停(OHCA)由于休克难治性心室颤动(VF)与相对较差的生存率相关。在反复复苏失败之前预测难治性VF(需要≥3次电击)的能力,可以实现旨在改善结局的先发制人的有针对性干预,例如早期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重新考虑肾上腺素的使用或剂量,改变复苏策略,或加速侵入性治疗。近日,发表于Circulation的一项研究对此进行了探讨。
OHCA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在美国夺去数十万人的生命,在全世界夺去数百万人的生命。VF是一种常见的初始OHCA心律失常,其特征是心电图上的电活动混乱。VF-OHCA复苏可以通过协调管理心肺复苏术(CPR)提供循环支持,终止VF电活动,增加药物灌注和促进除颤。
目前复苏指南遵循分级方案,即紧急医疗服务(EMS)每2 min中断一次心肺复苏术,以便在存在VF的情况下进行心律和休克评估。如果是难治性VF(需要≥3次电击),指南建议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提高成功除颤的可能性,并有助于预防纤颤复发。对难治性VF进行抗心律失常治疗的基本原理部分得到研究支持,研究发现,VF的电击次数越多,时间越长,生存的可能性越低。早期干预治疗包括更早或增加抗心律失常药物剂量,重新考虑肾上腺素的使用或剂量,改变电击方式,或加速侵入性干预。
研究方法
研究者进行了一项VF院外心搏骤停的回顾性队列研究,以开发一种基于心电图的算法预测难治性VF患者。有除颤器记录的患者按80%/20%随机分为训练组/试验组。采用随机森林分类器对CPR初始休克前和后1 min的3 s心电段进行分类,预测≥3次休克的必要性。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量化性能。主要研究结果是在VF-OHCA治疗过程中EMS提供的电击次数。既往将休克≥3次的患者定义为休克难治性患者,因为这个休克计数对应于药物启动的指南阈值(特别是抗心律失常药物)。作为敏感性分析,研究者还将难治性VF重新定义为接受≥4次电击的患者。
研究结果
研究共计纳入2008~2020年期间1376例VF院外心搏骤停患者,其中311例(23%)为女性,1000例(73%)在EMS治疗结束时恢复自然循环。总电击次数中位数为3次(四分位数范围为1~6),其中864例(63%)经历难治性VF,591例(43%)达到功能性神经系统生存。总电击次数与神经功能存活可能性降低相关,每次连续电击的相对危险度(95%CI)为0.95(95% CI:0.93~0.97)(P<0.001)。在275例试验患者中,预测难治性VF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5(95%CI:0.79~0.89),特异性为91%,敏感性为63%,阳性似然比为6.7。(如图1)
图1. 总电击数与患者预后的未校正关联
讨论与结论
研究者观察到近三分之二的研究队列需要≥3次电击,约一半需要≥4次电击,突出了难治性VF的常见情况。此外,较高的总休克计数与较差的复苏结局相关,这一发现得到既往研究支持。因此,难治性VF常见于VF-OHCA,鉴于出现这种情况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差,这一群体可能获益于先发制人的替代治疗策略。
这项研究得出,一种新的基于心电图的算法可以预测难治性VF,这些信息可能有助于推进旨在改善CPR的靶向治疗策略。未来研究应寻求在复苏过程中开发更多的实时患者评估方法,并了解如何实施这些方法优化临床治疗和改善结局。
参考文献
Jason Coult ,Betty Y. Yang ,Heemun Kwok,etal.Prediction of Shock-Refractory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During Resuscitation of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Circulation. 2023;148:00–00. DOI: 10.1161/CIRCULATIONAHA.122.063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