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陈韵岱教授
2017年7月21日,第十四届心脏影像及心脏干预大会(CICI 2017)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CICI的宗旨是合作、创新、专注及智能,心血管影像是历届大会所关注的一个要点,今年该话题更加突出,中美影像论坛-宾大核磁课程的设立就是对此最好的诠释。此外,心血管影像学院读片会、中国心血管影像介入规范诊疗项目的启动也充分体现了CICI心脏影像及心脏干预的主题。《国际循环》记者特邀大会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陈韵岱教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
中美影响论坛-宾大核磁课程设立的意义
中美影像论坛-宾大核磁课程是一个上下半场合并的内容,其中中美影像论坛是我们学会、全军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以及301医院与美国华裔心脏协会合作长期开展的中美医生对话,这些医生有心内科医生、影像科医生和有影像背景的心内科医生,他们就影像学在心血管疾病诊疗中的应用及进展进行中美或中西双方的交流与探讨,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一样的内容。在这个交流平台上,大家还会了解到中美在一些疾病诊断流程方面的不同。我认为这是一个互相吸收对方精华的好机会。
此外,美国华裔心脏协会与国内很多大医院都在建设专科培训的网络查房,301医院心内科医生已经与来自美国不同州的十几个华人医生做过这种网上查房,效果非常好,既锻炼了大家的英文也提高了大家的临床技能。上个月,我们查房的病例是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入院的、中间有晕厥病史的患者,探讨的是晕厥的鉴别以及是否需要植入ICD。患者有左主干病变,就左主干病变的干预策略大家有所争论。因为目前中国对于大部分左主干病变患者是进行支架置入治疗,尽管左主干病变很高危,但是指南也将其放到了Ⅱb适应证;而美国医生尤其是介入医生则认为应该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此外,我们还就这些患者应如何进行抗栓治疗进行了讨论,非常有意思。通过这种交流,我们的年轻医生可了解到针对在我们看来必须放支架的患者美国医生为何会有不同的看法。让大家了解这种背景,我认为是很好的一件事情和机会,大家反馈也非常好。正因如此,我们邀请他们来进一步深化交流。
宾大核磁课程是301总医院与宾夕法尼亚大学联合开展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是是一所全球顶尖的研究型大学,医学领域非常强。2016年宾夕法尼亚大学和301医院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两个单位的心脏内科在互相培训、影像学、心血管救治、大血管瓣膜支架置入方面都有深入合作。针对心血管医生的核磁技术培训也是我们项目的课题,我们送医生去宾大进修,或宾西法尼亚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资深教授来中国进行培训。之所以要面对心血管医生作核磁技术培训,是因为核磁技术的学习曲线和理解度都需要有一个过程,且目前核磁技术的发展对于难以诊断的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肌病,区别患者是发生了心肌炎还是心肌梗死、心肌致密化不全还是特殊类型心肌病,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需要通过核磁技术对疾病作出金标准的诊断,而心血管内科医生若不了解核磁就很难应用好核磁技术。现在,中国心血管医生对于核磁技术的应用存在严重不足。分析其可能原因如下:(1)心脏核磁技术学习曲线及耗时较长,导致专门的心脏核磁医生不是非常多;(2)我们的核磁应用于全科的各种疾病,心脏专科核磁的低中高端技术团队均非常缺乏,这极大影响了其检测效率;(3)临床医生对于核磁不了解,认为其麻烦,较少对患者进行核磁检查的推荐,这导致了核磁在心血管疾病诊疗中的应用难以推进,全国一年心脏核磁的应用可能不足5000例;(4)美国及欧洲一些大的中心的影像团队都是专科化的,都是有分工的;与之不同,中国患者复诊的机器很多,但人员专科培训做得并不是太足。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希望做一些这方面的工作。前两年我们已举行过这方面的培训班,去年也开展了“第一届心脏核磁技术专科医师培训精品课程”,反响非常好。今年除在本次大会上开设宾大核磁课程外,我们还专门在沃顿设立了培训中心同时开课。我认为,这是很好的一个项目。
临床心血管医生掌握心血管影像读片技术的重要性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影像学组与《中华心血管病杂志》联合启动的的“新颖心影”读片会,其内容主要是解决临床上大家在影像解读及影像检查手段方面困惑的问题,希望通过病例读片和临床问题的分析的结合,请临床医生与影像医生共同分享病例的来龙去脉,彰显影像检测手段在病情诊断、解析及指导策略评价方面的重要作用。这种形式在国外也有,几年前在欧洲心脏病学学会年会上我就看到心内科医生、影像医生及外科医生在一个平台上演绎病情的来龙去脉,非常新颖。这就像是在每个患者的诊断治疗结束后,进行复盘整个诊疗流程,有助于我们反思诊疗过程中的经验以及值得借鉴的教训,有助于医生诊疗水平的提高。因此,这种读片会形式新颖,又能把各种影像的应用指南融入到临床病例的分析中,其对广大临床医生的影像培训,对影像医生了解临床需求、了解影像检查的适应证及分享的作用价值,都是非常重要的方向。
制定共识,提高中国心血管影像介入诊疗的规范化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影像学组领导心内科医生与影像科医生共同发起了急性心绞痛无创临床路径检查的共识。其中,涉及的影像学检查包括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功能性负荷检查、CT及核磁、核素检查,旨在探讨如何将上述无创影像学检查应用于临床不同阶段的患者中,其适应证、核心优点及局限性、何种情况下应结合应用。针对上述问题,既往我们没有进行细致解读,原因在于既往存在一定的挑战即原来都是心内科医生来讲疾病的诊断及治疗,选择何种手段,但这些手段具体有何优缺点以及在介入上有何突破和局限性实际上是需要影像学专家来帮我们解读的。以往我们讲到这些话题时,都没有特别细致地来分析无创影像检查的适应证、局限性、重要意义及未来发展前景,这次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个临床路径的共识的推广,能使广大临床医生掌握在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及治疗中应在哪种时机下合适地选择哪种无创检测技术,做到既不过度使用,也不能使用不足。这一点其实非常重要,因为过度使用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使患者及医院均承担不必要的医疗负担;使用不足则会使一些明确的诊断或治疗策略由于信息的不确定或不完备导致治疗的不精准和治疗效果的评价不及时等问题。目前,这项工作已在投稿等待发表过程中,也是学会重点关注的主要工作。